什么是色域?
1931年9月国际照明委员会(CIE)的颜色科学家们在RGB模型基础上,用数学的方法从真实的基色推导出理论的三基色,创建了一个新的颜色系统:CIE1931色度图,意在使颜料、染料和印刷等工业能够精确指定产品的颜色。CIE1931色度图将人眼可见的各种颜色绘制在一个坐标系里形成色彩空间,使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来准确指代某个具体的颜色。或者换句话说:对颜色进行编码。而我们所熟知的sRGB、NTSC、AdobeRGB等等,就是定义在上面这个全范围色彩空间中的“小范围色彩空间”。
常用色域标准简介
sRGB
微软联合HP、三菱、爱普生等厂商开发的sRGB(standard Red GreenBlue)通用色彩标准,受微软强大用户群体的影响,绝大多数的数码图像采集设备已经全线支持sRGB标准
NTSC
NTSC 1953 色域是 NTSC (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)在 1953 年制定的彩色电视色域标准。
Adobe RGB
Adobe公司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间标准,拥有色彩空间和良好的色彩层次表现,与sRGB色彩空间相比,Adobe RGB包含sRGB没有覆盖的CMYK色彩空间,顾使其有更加宽广的色彩空间,能再现更鲜艳的色彩。通常用于色彩能力极强的高端产品。
区别与效果差异
通俗的讲,这三种色域的区别与差异类似于大街上跑的车,sRGB就像大众汽车,通用性好,认可率高,而NTSC就像特斯拉,车体流线型好,提速快,但是电动车毕竟有电动车的缺陷,而Adobe RGB就更高大上了,就像布加迪威龙,极致性能,不是谁都能买得起的,油耗也供不起,关键是,山路不能开,路况不好还得绕着走.反过来说,就是sRGB几乎所有的设备都能支持,而NTSC则必须在支持该色域的设备上才能体现出来效果,若用sRGB设备输出NTSC则会有轻微偏色情况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