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近段时间学习Docker,常用命令总是记混,特地记录一下。
常用命令
1.拉取容器基础image
docker pull image:version
其中:
image:version代表镜像名和版本号,例如:alpine:latest
2.根据容器基础image建立新的容器并进入容器shell终端
docker run -it --name="Tengine_2.3.3" -h "Tengine" --dns "223.6.6.6" centos:latest
其中:
i. 参数:-i
以交互模式运行
ii. 参数:-t
为容器重新分配一个伪输入终端(连接交互模式运行的容器)
iii.参数:–name
定义容器的名字
iv. 参数:-h
定义容器的hostname主机名
v. 参数:–dns
指定容器的dns服务器,如不指定则与宿主机一致
vi. 参数:centos:latest
指定容器使用的基础image和版本
3.根据容器基础image建立新的容器并运行
docker run -d -p 80:80 -p 443:443 --name="tengine" -h "Tengine" --dns "223.6.6.6" test:0.3
其中:
i. 参数:-d
以后台运行容器
ii. 参数:-p
将容器指定端口映射到宿主机指定端口【宿主机端口:容器端口】
iii.参数:test:0.3
指定新建立容器的名称和和版本
4.根据Dockerfile建立image
docker build -t tengine:2.3.3 .
其中:
i.参数:tengine:2.3.3
所建立image的名称和版本号
注意:不要丢掉最后的“点”
发表回复